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文字
全国拍卖行业管理
湖北拍协2011-2014年度 “拍卖咨询宣传周”活动纪实
出处:中国拍卖    发布时间:2015-07-14 00:00:00

    2011-2014年,中拍协组织的“全国拍卖咨询服务周”活动已历经四年,已形成了一个广受业内外关注的品牌活动。四年中,湖北省拍卖行业协会根据中拍协的统一部署,按因地制宜、借船出海的方式,搭载省文化厅每年同期举办的“艺术品法制宣传周”。
    据不完全统计,2011-2014年开展拍卖咨询宣传周活动期间,全省拍卖行业共应发各类资料2万多份,张贴宣传标语1000多幅,群发短信30000多条,受众人数接近20万人次。
    一、2011年“拍卖咨询宣传周”活动
    2011年6月26日—7月2日,湖北拍协举办“拍卖咨询宣传周”。一是6月26日省拍协在汉召开了庆祝《拍卖法》颁布十五周年庆祝大会,150多家企业参加,印发宣传周专刊资料600多本;二是活动期间,协会配合省工商局、省商务厅在荆州召开了全省拍卖行业现场经验交流会,全省100多人参加,会上宣传了“拍卖宣传周”的有关情况;三是全省130多家拍卖会员企业均在公司所在地摆放了宣传咨询台,并张贴宣传标语和“拍卖十字歌”宣传条幅30000多条,群发短信方式宣传《拍卖法》20000多条。在此期间,有20多家企业举办拍卖会,会前宣讲和印发了拍卖宣传周的资料2000多份。据匡算,以上受众人数约50000多人。
    二、2012年“拍卖咨询宣传周”活动
    2012年5月24—25日,省拍协联合省文化厅,共同承办了国家文化部在汉举办的“全国艺术品市场法制宣传周”启动仪式和中拍协全国拍卖宣传工作会议。
    2012年7月24日,省拍卖行业协会在汉举办了2012年全国“拍卖咨询服务周”启动仪式暨2012年全省文物艺术品拍卖工作座谈会,全省40多家企业参会。全省200多家拍卖企业采取各种方式开展了拍卖法的宣传咨询活动。活动期间,张贴宣传标语200多幅,印发宣传资料2000多册,受众人数约6万多人次。
    三、2013年“拍卖咨询宣传周”活动
    省拍协10月27日配合省文化厅、武汉市文广局在汉成功举办“2013年艺术品市场法制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湖北诚信拍卖公司、武汉中信拍卖公司、武汉大唐拍卖公司、湖北嘉联拍卖公司、湖北圣典拍卖公司、湖北长江拍卖公司、湖北点石拍卖公司等共携带50多块宣传展板赴会。
    10月27日省文化厅首次授权湖北拍协开展了2013年度全省诚信画廊和诚信艺术品拍卖企业评定工作。湖北诚信拍卖公司、武汉中信拍卖公司、武汉大唐拍卖公司、湖北嘉宝一品拍卖公司、湖北嘉联拍卖公司、湖北点石拍卖公司、湖北德润古今拍卖公司等7家获得省文化厅授予的“湖北省首届诚信艺术品拍卖企业”光荣称号。启动仪式后,全省拍卖企业纷纷行动起来,采取各种方式开展了拍卖法宣传活动。活动期间内,其印发各类宣传资料2000多份(本),张贴宣传标语200多条,受众市民7万人次。
    四、2014年“拍卖咨询宣传周”活动
    2014年9月26日,湖北拍协在汉举办拍卖咨询服务周启动仪式上,全省38家企业参加,会上签订了文物艺术品拍卖自律公约。
    本次活动周分三个板块,启动仪式后,9—10月,在孝感市7个县市开展拍卖走进社区活动。11月7日—11日,在全省文博会期间举办由省文化厅主办、省拍协协办的文化法制和拍卖法制宣传活动,并由湖北诚信拍卖有限公司举办1千件标的艺术品拍卖,由7家艺术品拍卖企业各制作两块展板进行展示。
    11月7日—11日,首届中国湖北文化艺术品博览会在武汉客厅举办,本次博览会共设展位参展作品30多万件,数万人参观,作为承办单位之一,省拍协配合省文化厅在展览会期间,举办了“湖北艺术品市场法制宣传”和“拍卖法制宣传”活动,在现场散发中拍协拍卖宣传周资料和文化部法制宣传资料数千份。组织了湖北诚信拍卖有限公司、武汉大唐拍卖有限公司、武汉中信拍卖有限公司、湖北德润古今拍卖有限公司、湖北嘉宝一品拍卖有限公司、湖北嘉联拍卖有限公司、湖北点石拍卖有限公司7家企业对湖北文物艺术品拍卖的光辉历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了宣传展览。同时,湖北诚信拍卖有限公司在展览期间的11月9日举办了近千幅国内外艺术品拍卖会,成交额500多万元,活动在省内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拍卖咨询服务周期间,省拍协散发各类拍卖宣传资料近万份,接受市民咨询近千人,组织收藏专家免费鉴定数千件,受众人数达到8万多人次。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商务部服贸司”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部服贸司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不要断章取义并请注明:“信息来源:商务部服贸司”。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来源:***(非商务部服贸司)”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 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标识码bm22000001京ICP备0500409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091号
网站管理: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统一平台技术支持电话:010-67801983、010-6780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