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文字
全国拍卖行业管理
温州拍企承建农村产权服务中心
出处: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中国拍卖行业协会    发布时间:2015-11-25 00:00:00

当传统类拍卖标的委托量山河日下,当年炙手可热的设备类标的在标的额和成交率方面均大不如前,更多的资产进入了淘宝网等网络平台,传统拍卖市场被进一步蚕食。放眼整个拍卖行业,拍卖企业到了需要重新定位的关键时刻了
       温州市嘉诚拍卖有限公司,成立成长于拍卖市场开发高位运行阶段,经历过温州房地产市场的萎靡,司法委托拍卖改革的冲击,体会着传统拍卖佣金收入的每况愈下。作为众多拍卖企业中的一员,当感受到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原本丰富的拍卖资源趋于枯竭,就温州而言,来自于各级法院、国资委及国有单位的委托明显减少。尽管四处寻找拍卖委托,基于对自身的深刻认识及对大环境的认真研究,并认识到:拍卖企业已经到了需要重新定位的关键时刻。
       开垦“农村包围城市”的新路子
       2013年2月,温州嘉诚在温州市永嘉县上塘镇安置房拍卖,59套标的全部成交,“一拍”成交率高达90%;2014年12月温州市营楼桥村租赁权拍卖,溢价率高达52%;2014年12月温州市云霞家园房产认购权千人拍卖会,每标的成交时间30秒内,体现了超强的团队能力。2014年公司配备了6辆车给业务员跑村,车辆行驶总里程达10万公里,温州280个村都留下了我们业务员走访的身影……
       多年来,温州嘉诚拍卖积累了丰富的农村资产处置经验,首创安置房项目全程代理服务。迄今为止,本公司拍卖的村集体资产近6亿元,处置的村集体资产共计20亿元。在行业整体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嘉诚拍卖依托农村拓展的新拍卖项目逆流而上,在2015年上半年拍卖企业业绩综合排序中,跻身浙江省前十强。
       2014年及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和《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温州市、永嘉县分别成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和温州市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新模式试点县。
       得益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对农政策的支持,2015年9月14日永嘉县农村产权服务中心有限公司正式授牌开业。温州嘉诚拍卖公司通过业绩考核、业务评估、综合评审及现场答辩等层层选拔,从众多竞标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全资承建县级农村产权服务中心的全国首个拍卖企业。
       建立农村产权服务中心
       永嘉县农村产权服务中心是经永嘉县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为该县农村产权依法流转交易提供一站式服务的规范性平台,除提供基础服务外,还提供一系列延伸服务,并以开展三产安置房代理为特色服务,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分三步实现目标:
       近期做好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交易服务,建立永嘉县土地流转数据库等;
       中期做好抵押融资担保、村集体工程项目招投标业务等;
       远期主要做好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登记及交易、推进村级特色资产交易等。
       对于温州嘉诚拍卖而言,温州市永嘉县农村产权服务中心的建立,开拓了拍卖的业务平台、经营理念和业务视野,使经营领域和标的种类得到扩展,同时把涉农公益性和民营资本经营灵活性、服务主动性有机结合起来,使我们的服务质量、档次、产权交易格局和综合运营能力更上新台阶。除推广传统拍卖方式外,公司还将对三产安置房全程代理服务及其他涉农项目进行加强完善,继续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对于永嘉县而言,温州市永嘉县农村产权服务中心的建立,将解决农村边界权属不清、矛盾复杂,资产难以转化为发展资本的困境,促进永嘉县农村经济发展。作为永嘉县农村产权服务中心首单项目,2015年9月10日举办的永嘉县塘头村三产安置房认购权竞价会迎来了开门红,成交256套,成交金额达2亿元,成为温州市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立以来,单轮标的最多、参与人数最多、成交总额最高的一次项目,得到了村民的普遍接受和欢迎。
       为拍卖行业做表率
       永嘉县农村产权服务中心今后将为各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土地流转,经营性资产的转让、出租等提供重点服务。温州嘉诚拍卖也将用实力和创新力,为广大农民搭建一个规范高效的交易平台。我们有信心充分发挥民营资本的经营灵活性、决策便利性、服务针对性特点,在盘活农村资产资源,确保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农村基层腐败、挖掘农村潜在资源,拓宽“三农”融资渠道等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贡献自己的力量。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商务部服贸司”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部服贸司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不要断章取义并请注明:“信息来源:商务部服贸司”。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来源:***(非商务部服贸司)”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 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标识码bm22000001京ICP备0500409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091号
网站管理: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统一平台技术支持电话:010-67801983、010-67801162